|
摄影批评家 杨莉莉
4月8日“中國摄影教父”台灣人阮义忠将在广州方所开讲,阮义忠对华人摄影界影响非常大,我们都是看他编的“大师”和“新锐”系列书籍、观摩他的《人与地盘》摄影系列成长的。不单仅是他,全数台灣地区摄影圈曾对大陆都有着引领传染感动。我在摄影系读书时,吴嘉生髮,宝老师為首的台灣中华摄影教导学會和我们互换颇多。我人生中第一次展览就是在台北某艺廊展出。和当年的摄影青年一样,我爱好台灣摄影家张照堂的作品,而台灣的《摄影家》杂志及中华摄影教导学會的论文讓我们如获至宝。台灣摄影,就像一个特此外老朋友,无数次看过照片,但从未見过真人。
不久前的宝岛之行毕竟讓我好好朝“真人”打量一番。吴嘉宝老师曾说过,台灣没有摄影系,是因為摄影这个学科需要和其他学科(如艺术学、传播学、社會学等)交错互动,没必要再设立单独的摄影系了。的确,台灣至今没有一所大学设立摄影系,可是台灣的婚紗摄影财富自1980年代起就成為全球行业的典范。来到台北才懂得,台灣的高校摄影磁石推拿毯,课程都开设在设计系,所带来的问题就是摄影师资的边缘化。台灣的高校老师有专任和兼任之分,很多摄影老师只能做兼任讲师,这些从美國或日本读了艺术美白身體乳液,或摄影博士回来的聪明人,如果教了10年減肥肚臍貼,的摄影底子课還没名分,最后只得另谋他职。
台灣摄影的大气候比较“苦寒”,台灣老师有点爱戴大陆的状况。因為生育率逐年低沉,台灣教导处于“过剩期”,而大陆的高校则处于扩展期。试想一下,如果大陆教导系统方式真正开放,具备全球化教导背景的台灣摄影老师完全可以反攻过来,讓我们的摄影系“消亡”,这讓我们这边的老师很有危机感。
固然台灣没有摄影系,但自从1990年代英國兴起的文化创意财富“風靡”全球后,台灣很多大学都不失时机的开设了文创财富系。今年,台灣政府還公減肥法子,布“文化创意财富發展法百樂,”以促其發展。可是台灣朋友报怨说,他们从小学起,音乐、美术、体育课都被老师拿来做自习课,現在却鼓舞鼓励他们搞文创财富!作為艺术品的摄影,并没有在台灣文创法的财富分類中独立列出,这讓台灣摄影界很不满,据说官方在筹辦修订。
而就摄影在当代艺术市场的职位处所而言,台灣比大陆還糟,我们经常报怨摄影跟架上艺术对比,卖不上价,但毕竟還有卖出的机會,而台灣当代摄影作品受到的重视更少,藏家和画廊更愿意關注日本和大陆比较出名的摄影家作品。
不过,台灣在摄影理论和译介上对大陆的影响极大,阮义忠是两岸最重要的摄影教导家之一。1990年代很多在國外读书的台灣学者回来在大学任教,论著和译作出品颇多。要想同步世界,就得關注台灣版本,例如刚出版的Charlotte Cotton的《这就是当代摄影》,還有Liz Wells的经典讲义《摄影学批判导读》。这可能同台灣的出版制度有關,台灣鼓舞鼓励私人出版發行,将民间小众力量的积极性發挥出来,组成所谓的“长尾效应”:不放弃冷門,只注重兴趣。
但台灣种树自己却没有桃子,台灣当代艺术摄影的力量比较微弱。台灣同样早在1980年代向大陆传播國外風靡音乐,但也创造了很多伟大的風靡音乐歌者,比如罗大佑。但在摄影上,台灣向大陆传递,却没有生产出標识表記標帜性的摄影家。現在,線上看a片,台灣已民主化转型,地盘一旦过度自由,本土性的批评力量仿佛陷入“无物之阵”,有力量也没靶子。所以成熟的民主化國家的伟大艺术家,他们必须思考全球化下的記忆母题,而不是挣扎于本國的現实。对于台灣艺术家来说,这是一个更深邃的转型,但不懂得岛屿的文化深度是否是可以也许支持这种转型?摄影需要教导,更需要视野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