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新華社台北7月14日電(記者查文曄 鐘群)30多年前,一名台灣青年天天早上六點趕到台北植物園拍攝荷花,拍完了再去上班。现在,當年的青年已经是退休白叟,卻仍舊執著地端著相機守候在水池邊,聚焦荷花的變化。博奕遊戲,
他就是台灣知名攝影家吳景騰。14日,《荷詩對話—吳景騰追荷攝影展》在台百家樂撲克遊戲,北舉行開幕式,數十幅富有詩意的荷花攝影作品與他的新書《人生為荷》與觀眾見面,近百位台灣文藝界、新聞界嘉賓出席。
吳景騰,1953年生於台灣嘉義,曾任台灣聯合報系新聞攝影中间副主任。從9歲第一次接觸相機開始,吳景騰就對攝影情有獨鐘。高中畢業后,他乐成考入台灣独一有攝影專業的世界新聞專科學校。大學期間,他被《台灣日報》聘為攝影記者,從此開始專業攝影生活。
為构成本身的攝影風格,吳景騰選擇離家近来的台北植物園拍荷花。兩年間,天天夙起拍攝,堅持不懈。“一段時間以后,發現荷花的生長過程像人生一樣,從诞生、年少、青年、壯年到老年,也有喜怒哀樂。荷花冬季枯败,但隻要有心,隻要有春風,荷會再來。”這气象觸動了他的心靈。
1983年,吳景騰澎湖民宿推薦,前后在台中、台北、高雄舉辦“荷花攝影巡回展”,获得攝影大師郎靜山的稱贊與鼓勵。1987年治療痛風,,他進入《聯合報》事情,在忙碌的事情之余,他仍未忘情於荷花。從台南白河、桃園觀音,到台北金山、雙溪、植物園,隻要有荷花的处所,他就去獵影。
退休后,吳景騰在追荷之路上邁的步调更大了,北京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蘇他都曾踏足,可謂到了痴迷的水平。他發現本身的照片缺乏雪地殘荷的畫面,於是請大陸攝影同业幫忙留心。2017年12月,哈爾濱的朋侪通知他9日可能下雪,吳景騰8日便搭機飛往冰城。
“凌晨天微微亮,帶著相機腳架到伏爾加庄園荷花池畔,雪停了,氣溫零下20攝氏度。看到白雪逗留在蓮蓬上,感觸萬千。荷的生命力實在太強了。一花一世界,一葉一乾坤。”他感嘆說,荷因茂盛而美,也因衰敗而美。殘荷在寒風中鐵錚錚地佇立著,枯败並不料味著灭亡。
吳景騰說,拍荷花要有耐烦。拍盛夏的荷花,早上五點到,帶著露珠,拍出荷花的立體感。九點開始,天氣熱了,花瓣會渐渐合起來。荷花千百種,黃色、紅色、金色、粉紅色……站在荷花身边,是他夸姣的獨處時刻。他說,荷花對他說了四十多年的話,每次都有新的體悟。
“拍荷花有千百種法子,技能可學,難的是拍攝者的心。”原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說,荷的紋理經過吳景騰的心思,構圖或幽靜或繁華,都有獨特之美。春荷清雅,夏荷嬌美,秋末殘荷枯蓬,都在他的鏡頭下,訴說著生命故事。
作家歐銀釧說,或許是因為一辈子都在追新聞,看遍世事情面,是以吳景騰拍的荷花有一種特别的寂靜,有著獨到的體悟。喜怒哀樂,生老病死,愛恨悲愁,盡在他的觀景窗裡。是以她怅然動筆,為他的荷花攝影配上詩句,結集成《人生為荷》一書。
“人生為荷,荷為人生。我的時間在荷花裡。從荷花当中望出去,視野遼闊,一點都不冷。”吳景騰說。 |
|